欢迎访问雷锋精神在线网站! 今天是:2024年12月5日 星期四
微博
 
新时代雷锋精神
【雷锋日记】观影剧篇之二:观看评剧《血泪仇》
作者:王真茂来源:中华雷锋号浏览:5135次'时间:2019年3月24日

雷锋看评剧《血泪仇》

  “我们决不能好了疮疤忘了疼。在今天演出的评剧《血泪仇》里,看到了王东才、小贵芳,他们遭到阶级敌人的迫害,甚至被强奸、逼死的惨景,不禁勾起我无限辛酸的回忆。”

  1960年11月15日,雷锋在日记开始这样写道。

  评剧《血泪仇》剧情

  抗日战争时期的蒋管区,农民王厚仁一家6口,受尽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剥削迫害,被逼得流离失所、家破人亡,后来终于找到了陕甘宁边区。在我们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他们过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 剧目深刻表现了在国民党反动统治下中国农民的血泪仇恨,揭露了蒋家王朝对人民残暴的滔天罪行;热情歌颂了边区的民主建设,歌颂了英明领袖毛主席和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该剧1943年陕甘宁边区民从眉碗团首次演出。

  作者马健翎(1907——1965),中国戏曲作家,陕西米脂人。1942年,毛泽东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文艺为工农兵服务方针的指引下,马以极大的政治热情,创作了闻名全国的大型秦腔现代戏《血泪仇》。该剧以鲜明的阶级感情,反映了国民党和共产党领导下的两个世界;揭露了国民党顽固派的统治给人民群众造成的深重灾难,热情地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光明幸福的生活;成功地塑造了王仁厚这个极其贫苦、朴实、憨厚、勤劳勇敢的农民典型形象,对教育群众鼓舞军民士气起了巨大的作用。

  雷锋观看评剧回想起自己苦难的童年

  “我出身在一个很贫穷的农民家庭,我父亲专靠给地主扛活来维持一家半饱的生活,终年辛勤的劳动,到了新年初一,全家五口人有米不到半升,哥哥只好领着我出去“送财神”,讨点饭回来吃。”

  在回想起自个童年和家庭的苦难后,雷锋表示了对帝国主义和旧社会的痛恨

  “……那时我虽然年纪小,对那些要命的野兽般的帝国主义和黑暗的社会是多么入骨的痛恨!那时我真想要是有亲人搭救我,我一定要拿起枪,粉碎那些狗豺狼,为爹妈报仇。”

  接着,表达了对党的感恩,认识到现在的生活是幸福的:“自从来了人民的大救星、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党把我从火坑中拯救出来。……今天,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在革命的大家庭里,生活在伟大的毛泽东时代是多么幸福啊!对我来说,是特别深切感受到的。”

  接下来,再次重复了日记开篇时第一句话:“我们决不能好了疮疤忘了疼”,告诫自己“应该‘饮水思源’。”表示决心:“想想过去,看看现在,我们都不能不以革命的名义来对待革命事业,更高地举起毛泽东思想红旗,发扬革命先烈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优良的传统,全心全意地投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更多更好的成绩。”

  雷锋的这篇日记告诉我们,如果说,刚解放时的雷锋懂得了共产党和毛主席是他的救命恩人,所以他努力学习,小学毕业后认真工作,以报答党和毛主席恩情的话,那么经过11多个月部队政治学习教育的雷锋看了评剧《血泪仇》后,思想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政治觉悟有了新的进步。

  雷锋观看评剧《血泪仇》时联系自身实际思恩情下决心

  一部好的艺术作品,对人的思想和觉悟的感染、影响是很大的。

  毛泽东主席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革命的文艺,应当根据实际生活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人物来,帮助群众推动历史的前进。”

  雷锋观看了评剧《血泪仇》后,之所以受到教育,思想政治觉悟有新提高,一方面,在于评剧《血泪仇》塑造的人物是成功的,使雷锋受到了震憾,产生了思想共鸣。另一方面,在于雷锋不只是观看剧,而是边看边想,更重要地是联系自身的实际,即苦难的童年和幸福的现在,找根源,思恩情,坚定了不忘阶级苦,牢记民族恨的信念,决心要“更高地举起毛泽东思想红旗,发扬革命先烈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优良的传统,全心全意地投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更多更好的成绩。”

  【相关链接】

  1、电影:是由活动照相术和幻灯放映术结合发展起来的一种连续的影像画面,是一门视觉和听觉的现代艺术,也是一门可以容纳戏剧、摄影、绘画、音乐、舞蹈、文字、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的现代科技与艺术的综合体。

  电影在艺术表现力上具有其它各种艺术的特征,又因可以运用蒙太奇(法语:Montage)这种艺术性突跃的电影组接技巧,具有超越其它一切艺术的表现手段,而且影片可以大量复制放映,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电影已深入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评剧:是流传于中国北方的一个戏曲剧种,是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剧种之一,位列中国五大戏曲剧种。曾有观点认为是中国第二大剧种。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20世纪20年代左右流行于东北。20世纪30年代以后,评剧表演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日趋成熟,出现了李金顺、刘翠霞、白玉霜、喜彩莲、爱莲君等流派。1950年以后,以《小女婿》《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秦香莲》等剧目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现在评剧仍在华北、东北一带流行。

  评剧有东路、西路之分,而以东路评剧为主。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评剧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责编:杨响响

 
更多>>
 
 
更多>>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辽宁省雷锋研究会   
地址:辽宁省抚顺市望花区丹东路西段一号文理楼    邮编:113001    电话/传真:024-56861577
网址:http://www.lfjszx.com(建议使用IE浏览器浏览)    Email:lfjslt@163.com
(如遇导航栏混乱,请通过设置--隐私、搜索和服务-选择要清除的内容,清理缓存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