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雷锋精神在线网站! 今天是:2024年5月17日 星期五
微博
 
雷锋精神论坛

您的位置:首页 >> 研究 >> 雷锋精神论坛

雷锋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现实载体
浏览:1111次'时间:2018年7月28日

摘  要: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而历经50余年的实践检验和理论提升,雷锋精神也已经超越了雷锋本人的人格、品质和操守的范围而被赋予了新的时代使命,即担负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现实使命,具体体现在认知理解、人格认同和日常行为等三个方面。

关键词:雷锋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

一、引言

马克思说:“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那么,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批判的武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观,如何才能转换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的物质动因(武器的批判)呢?其实马克思早在170年以前就已经给予了答案:“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就是说,作为一种理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旦被广大群众所接受和掌握,就能转变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建设的物质力量。换言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是构建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的逻辑前提。但问题在于,作为一种由知识精英所总结、由国家所宣传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才能让广大的普通群众所接受?笔者认为,弘扬雷锋精神是其中的重要一环,也是雷锋精神当代价值的最重要体现。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旨

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第一位的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关于无产阶级、劳动人民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特别是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的科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当代中国,坚持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党、国家和高等教育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统领社会经济发展全局,指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才能有效引领和整合社会思潮,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形成思想共识,团结不同社会阶层、不同认识水平的人们共同进步。

第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要解放、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这样的理想和价值追求,集中了全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和愿望,是保证全体人民在政治上、道义上、精神上团结一致、凝聚力量、克服困难和创造未来的强大精神动力。改革开放35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极大地坚定了全国各族人民对实现共同理想的信念,激励着国人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前途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继续团结奋斗。

第三,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得以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血脉,是维护国家团结统一、鼓舞人们奋发进取的精神支撑,也是中国人民在未来的岁月里继往开来、走向繁荣富强、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纽带。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同社会主义是紧密结合的,高扬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就能最大限度地凝聚和动员全民族的力量,为振兴中华而奋斗。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精神风貌的鲜明展现,当代中国时代精神的核心就是改革创新。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中华民族富于进取的思想品格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

三、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现实载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核心要义在于使其从理论形态转为实践形态。换言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就是要将党和国家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走入广大群众、走进普通生活,将广大社会成员的价值观逐步引导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轨道上来,从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价值追求,外化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生活行为。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宝贵资源和重要内容,当代的雷锋精神在认知理解、人格认同和日常行为等三个方面,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重要实践载体。
 首先,大众认知:雷锋精神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象化解读功能。作为一套科学的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由一系列的概念、原理和相互关系构成的,不可避免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概括性。雷锋精神以其鲜明可感、易懂可信的特点,立体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了生动诠释: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灵魂,雷锋精神也是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成果的武装下产生的,体现了勇于探索真理的价值取向和坚定信仰真理的思想觉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雷锋则是将自己的价值理想、人生追求与“党”、“祖国”和“社会主义”紧密相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而雷锋精神充分展现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见义勇为、敢于牺牲等民族精神与革命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雷锋精神也充分展示了大公无私、献身人类等崭新境界。总之,雷锋精神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清楚可感的形象、贴近生活的典型事迹来学习、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

其次,人格认同:雷锋精神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榜样示范作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仅仅依靠行政手段、法制规范、政治说教远远不够。树立典型,塑造目标,形成“标杆”,以正面力量产生社会教化的作用,是一种有效途径和手段。雷锋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彰显了我们党的先进本色,赋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鲜活的精神力量和人格魅力,已经成为引领人民群众为理想而奋斗、为社会而奉献、为他人而付出的精神榜样。借助好雷锋这一形象的深厚影响力和感召力,发挥好雷锋这一榜样的引领、示范、凝聚作用,能够触发人民群众的心灵感知,从而在思想上共鸣、在行动上效仿,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入脑入心的目的。

最后,日常行为:雷锋精神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带动效应。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说明。一方面,学雷锋活动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雷锋精神的特点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是从小事做起的典型,所以学雷锋活动注重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最大范围地让人们参与,人人可以学,人人可以做,便于推广,易出效果。另一方面,通过融入爱国主义教育,融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等,学雷锋活动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现实载体。半个世纪以来,学雷锋活动与时俱进,打造了“学雷锋、讲文明、树新风”等一系列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载体,经久不衰、历久弥新。全国各行各业和各条战线上,涌现出千千万万诸如孔繁森、沈浩、郭明义、许月华、长江大学见义勇为大学生群体等先进典型,他们既是学雷锋的典范,更是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范,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具有实践带动效应。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3]陶东风,吕鹤颖.雷锋:社会主义伦理符号的塑造及其变迁[J].学术月刊,2010,(12).
(作者刘志丹系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博士)

 
更多>>
 
 
更多>>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辽宁省雷锋研究会   
地址:辽宁省抚顺市望花区丹东路西段一号文理楼    邮编:113001    电话/传真:024-56861577
网址:http://www.lfjszx.com(建议使用IE浏览器浏览)    Email:lfjslt@163.com
(如遇导航栏混乱,请通过设置--隐私、搜索和服务-选择要清除的内容,清理缓存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