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语:
榜样,是作为仿效的人或事例。
在绵延的人类历史长河中,有众多内涵深邃、撼人魂魄的故事、事件;有许多精彩纷呈、充满魅力的现象、情况,也涌现出了灿若群星的闪耀着奋进之光的人。他们或“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或“烈士不怕死,所死在忠贞”,或“位卑未敢忘忧国”;他们或精忠卫国殉职,或赤诚丹心为民;……
他们是当时社会发展进步的中坚,是人类社会的脊梁,是推进历史发展的动力,他们的事迹、他们的精神在历史长河中烁闪,烛照后人走向辉煌壮丽的明天!
榜样,是一面飞扬的旗帜,呼唤着后人高歌前行;
榜样,是一个学习的标杆,激励着后人阔步征程;
榜样,是一座屹立于茫茫大海中烁闪的航标,引领着后人奋进的方向!
雷锋也有自己崇拜的偶像和学习的榜样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精神,崇高的事业需要榜样的引领。”
任何人都有敬佩的榜样;任何人都有学习的榜样。雷锋也不例外。他也有自己从小崇拜的偶像,也有他学习的榜样。从雷锋的日记记载看,他敬佩和崇拜的榜样,既有集体,也有个人;既有革命先烈、英雄人物,也有先进模范;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革命家、有烈士;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
革命先烈们忠于理想信念、不畏艰险、不怕流血牺牲、一心为民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感召着雷锋,激励着雷锋。
在雷锋短短的生涯中,他也确实是以革命先烈、英雄人物和劳动模范为榜样,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努力工作,热情为人民服务,成为时代楷模,精神成为永恒。只是他没有想到的是,多年后他竟然也成了人们崇拜和学习的榜样。
历史就是这么的充满奥妙,充满让人难以理解也好理解的偶然性和必然性。
举世闻名的伟大的长征
长征,指上个世纪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撤离长江南北各苏区,转战两年,到达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行动。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在不到2年的时间里,一共遭遇了 400多场战斗,平均每3天就发生一场遭遇战。但即使如此,红军依然保持着平均每天25公里的行军速度。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一次不畏艰难险阻的远征,是世界军事史上著名的远征之一。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长征是付出巨大的牺牲换来的:长征出发的时候,红军一方面军 86000人,最后到达终点时不到7000人;红四方面军出发时有10万大军,最后零零散散到达终点的不过3万人。
1995年,王平将军(1907年10月—1998年2月,长征时,任红4师第11团政委兼政治处主任;曾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军委炮兵政委、武汉军区第一政委、总后勤部政委、军委副秘书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当时大部队已经过了草地,突然彭德怀(1898年10月—1974年11月,长征时,任红一方面军副总司令兼红3军团军团长,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国务院副总瑆兼国防部部长、中央政治局委员;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来找他,说还有一个营的部队没有到,让他回去找。王平带着警卫员走到班佑河边时, 正是黄昏,玫瑰色的夕阳挂在天边,他远远看见几百个红军小战士背靠着背在睡觉。他当时勃然大怒,走过去就推那些小战士,谁知推一个倒一个,700 多个红军小战士再也经不起体力透支、饥寒交迫,在睡梦中全部死去了。王平将军讲到这里时老泪纵横,他说: “你知道那天有多安静吗?鸟都不飞,鸟都不叫。我把他们一个个放平,他们还都是一群孩子呀!”
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为长征胜利豪迈赋诗
1935年10月,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此时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经历过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挥笔写下了气势磅礴的《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雷锋向长征中的红军战士学习
1961年9月20日,雷锋在日记中写道:“我在哨所周围来回流动,脑子里一个转又一个转地想着,汽车、油库、国家的许多财产、全连的安全,都掌握在卫兵的手里。如果麻痹大单,不提高警惕,万一敌人破坏,那将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多大的损失。我感到自己责任的重大。比起红军长征的时候,天天打仗,经常几天几夜得不到休息,还是那样坚强勇敢,英勇奋战。我呢?人民的子弟兵,祖国的保卫者,这个光荣的称号使我感到高兴,我宁愿站到天亮也乐意。”
日记中,表达了层意思:一是正在站岗的雷锋,警惕地巡视着,脑子却在急剧地思考着“汽车、油库、国家的许多财产、全连的安全”;二是他想到卫兵肩负的重大责任,认识到如果卫兵一旦失责,“那将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多大的损失”。三是认识到自己责任重大的雷锋,觉得自己虽在哨位上,得不到休息,但与红军长征时在艰苦卓绝的环境条件,人几天几夜得不到休息,还坚持坚强勇敢、英勇奋战差多了。四是想到自己是“人民的子弟兵,祖国的保卫者”,雷锋感到高兴也感到责任的重大,为此“宁愿就是站到天亮也乐意。”表达了一个革命战士向革命前辈—长征中的红军学习的决心;也表达了自己要象红军长征中那样,克难攻坚,不怕牺牲,百倍警惕,为党和人民、为连队站好岗、放好哨的坚强决心。
27天后,雷锋在日记中再次表达了站好岗的心愿。
“……站岗是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每次轮到我站岗的时候,不管是白天或黑夜,烈日或严寒,我总是很愉快地去执行了。这是我时刻想到:我们是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是祖国的保卫者,是人民最可爱的人。”(1961年10月18日雷锋日记)
这篇日记,可说是雷锋向长征中的红军学习,勇于克服站岗时间遇到的昼夜、气候等困难,忠于职守,认真履行哨兵职责、落实于实际行动的具体表现。当然,在他的短短的一生中,诸如克服个子小、臂力弱,苦练杀敌本领;克服文化程度低,抓紧点滴时间学习文化、学习革命理论和专业技术等,也都是他向红军学习的具体表现。
责编:杨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