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雷锋号”微信公众平台是辽宁省雷锋研究会官方微信平台。在2017年11月26日,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华雷锋号”主编队伍,完成了第938期的编辑。时隔2个月后,昨天迎来了“中华雷锋号”建刊1000期的日子。在两个月的时间里,我不断学习,了解了“中华雷锋号”的创办历史,学习了“中华雷锋号”的编辑工作,收获很多,借此机会向大家分享一下。
01不忘初心,走在弘扬雷锋精神的路上
“中华雷锋号”始建于2014年12月18日,为纪念雷锋诞辰74周年之际,辽宁省雷锋研究会创办了“中华雷锋号”。自创建伊始,“中华雷锋号”就以弘扬雷锋精神、研究雷锋文化、广播雷锋种子、助推雷锋事业为宗旨,以资讯推送等方式向广大雷锋人和社会各界展示雷锋文化研究发展新成就、新动态,与社会热点紧密契合、体现时代进步的雷锋文化建设新平台,使之成为雷锋人沟通的新渠道、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围绕雷锋精神开展社会活动的新坐标、优化雷锋科普教育的新载体。2017年,辽宁省雷锋研究会共主办、参与9场研讨会和座谈会,“中华雷锋号”均在第一时间进行了会前准备、会中直播、会后综述的新闻报道。
02吐故纳新,打造团结奉献的主编团队
自创建后,“中华雷锋号”就奠定了每天一期、早8点之前发布的出刊模式。为了使微刊办的丰富多彩、培养传播雷锋文化的种子,吐故纳新成为满足时代需求的必然选择。2015年,郭赞、陈少武、魏锦京、李春华、刘凌峰等第二批主编加入;2016年,张秀丽、张宏、韩晶等第三批主编加入;2017年上半年,于立军、张卫红、王健、王玉莹、王富强、韩锦伟、赵艳玲等第四批主编加入;2017年下半年,刘洪富、王盈达、高镔琦、关立春、杨效日等第五批主编加入。截止目前,“中华雷锋号”已经形成了由省内外专家学者、高校师生、雷锋传人等组成的21人主编团队,成为全国雷锋文化研究中知识含量较高、甘愿义务奉献、用业余时间完成编辑任务的团队。
03开拓创新,形成“中华雷锋号”集成媒体
近年来,辽宁省雷锋研究会充分利用各媒体营造强势雷锋文化政治舆论氛围,在开通雷锋精神在线的基础上,相继开通了中华雷锋号网、中华雷锋号微信群、中华雷锋号微信的“三位一体”公众平台。2017年12月18日,为纪念雷锋同志诞辰77周年,又创办了全国第一本以雷锋文化命名的期刊《雷锋文化研究》。这些媒介把雷锋精神融入到广大学生关注度较高的校园官方网站、官方微信平台等网络空间,为建立“一坛、一号、一微、一群、一刊”的线上线下统一的雷锋文化媒体奠定了重要基础,成为深化雷锋研究的阵地、弘扬雷锋精神的基地、丰富校园文化的家园、服务雷锋传人的窗口,成为广播雷锋精神种子的重要平台。
04注重实践,用雷锋精神积极服务社会
辽宁省雷锋研究会积极通过“中华雷锋号”占领网络宣传阵地,有效利用新兴媒体讲雷锋故事、传雷锋声音、展雷锋形象、聚雷锋力量。深化智库研究,《“中华雷锋号”微信平台:在网上播撒雷锋精神种子》荣登《光明日报内参》;反击梁宏达恶意污蔑雷锋,中华雷锋号微刊、微群、微网“三位一体”,持续近一个月时间,撰写原创文章50多篇,为捍卫雷锋精神、维护雷锋形象做出了贡献;开展“微公益”活动,发布30个小时修建“雷锋井”备受社会好评。
1000期“中华雷锋号”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已然成为历史。在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雷锋文化研究永远在路上,“中华雷锋号”的知雷锋、爱雷锋、学雷锋、做雷锋永远在路上!
(作者简介:关立春,男,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雷锋学研究中心副主任,辽宁省雷锋研究会常务理事,《雷锋文化研究》副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