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主席亲笔题词,并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以来。以“忠于共产主义事业,毫不利己帮助别人,在各种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干一行爱一行,把有限的生命投向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在平凡的工作中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事业而奉献自己的力量”为实质的雷锋精神便一步步深入人心。斗转星移,世事变迁,转瞬间半个多世纪已过,雷锋精神在时代的变迁中早已融入了民族的血液,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雷锋精神永不过时,雷锋精神永远是我们的精神财富,这已经成为几代人的共识。从某种意义上说,现在我们开展一个个学雷锋活动,既是对雷锋精神的践行,也是对雷锋精神的传承,还是对雷锋精神的弘扬。也就是说,自从雷锋精神诞生以来,我们一直在尽己所能让其在民族血液里流淌。过去这样做,现在这样做,将来还要这样做。因此,如何让雷锋精神薪火相传,历久弥芳,感召一代又一代人,是我们必须要面临的一个时代课题。
实践表明,在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背景下,我们既不缺少学习雷锋的活动,也不缺少学习雷锋的热情,而缺少的是将雷锋精神进一步固牢、进一步发扬光大的方式和方法。在这个注重创新发展的时代,学习雷锋的方式方法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大可不必拘于一格。但笔者以为,在方式方法的创新上有必要把握这样一个原则:学雷锋既要“融入”,也要“渗出”。“融入”,即通过学雷锋活动,让雷锋精神入脑、入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指导实践,形成品行。“渗出”,即不仅自己要践行雷锋精神,而且要带动更多的人学雷锋,践行雷锋精神,让雷锋精神积聚的正能量实现“裂变”。
“融入”和“渗出”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融入”是“渗出”的基础,没有雷锋精神的“融入”很难用雷锋精神来鼓舞人、感召人;“渗出”是“融入”效果的体现,从某种层度上检验着学习雷锋的效果,检验着雷锋精神践行的程度和标准。只有“两者”兼顾,学雷锋活动才有生机和活力,才能实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才能将雷锋精神经久不息传承下去,否则,很可能出现说一套、做一套的“两张皮”现象。
要让雷锋精神既“融入”公众身心,又能通过“渗出”感召带动他人,需要相关部门统筹考虑、系统谋划,长期坚持、久久为功。一方面,要将学雷锋纳入精神文明创建的长期规划,通过完善长效机制,使学习雷锋、弘扬雷锋精神成为“新常态”;另一方面,要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道德等方面的载体与学习雷锋活动有机结合,形成强大合力。只有这样,雷锋精神才能薪火相传、经久不息。
(桑胜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