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雷锋精神在线网站! 今天是: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微博
 
新时代雷锋精神
解析雷锋的哲学思想
作者:张仲国浏览:1232次'时间:2018年7月28日

就本义而言,哲学是“爱智慧”。实际上,哲学不仅“爱”智慧,更重要的,它本身就是一种智慧,一种特殊的智慧。这种特殊的智慧给予人以生存与发展的智慧和勇气。通俗地说,哲学是一种大智大勇。哲学就是关于人的生的智慧,是教人如何生活,如何生活得有价值和有意义的。在哲学中,人生观与世界观已经融为一体,换句话说,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人生观。 

要探索人生的意义,体会生命的价值,就必须去追生与死,安与危,乐与苦,常常是检验人生价值观的尺度。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哲学的命题。 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爱因斯坦说:“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涅克拉索夫说:“谁为时代的伟大目标服务,并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人类兄弟而进行的斗争,谁才是不朽的。”莎士比亚也说过:“无论一个人的天赋如何优异,外表或内心如何美好,也必须在他的德性的光辉照耀到他人身上发生了热力,再由感受他的热力的人把那热力反射到自己身上的时候,才能体会到他本身的价值。” 

马克思主义哲学则关注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其理论主题就是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理论特征就是实践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统一、融为一体。

雷锋是实践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的楷模,他以对党、对人民、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刻苦学习、忘我工作、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用短暂的一生谱写了壮丽的人生诗篇,树起了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雷锋已离开我们50多年,但雷锋精神始终镌刻在人民心中,成为引领道德风尚的一面旗帜。时代在变迁、环境在变化,但雷锋精神依然代表着社会的道德理想,体现着民族的精神追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体现。

同时雷锋日记作为雷锋事迹的真实写照和历史见证,早已成为雷锋精神的文字载体和生动教材,陈列在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里。开展学雷锋活动50多年来,一代一代中国人都在解读雷锋日记,其中毛泽东主席也在解读,但是伟人的读法却与众不同,他的目光总能透过纸背,看到最具本质的东西,并提纲挈领地说:“我看过雷锋日记的一部分,此人懂得一点哲学”。老人家一语中的,点拨指向。

如果我们按照“懂得一点哲学”的角度再去解读雷锋、解读雷锋日记,不仅能找到雷锋精神永不磨灭、雷锋精神薪火相传的根本原因,也更能在“人为什么活着”、“为谁活着,怎样做人?”这些终极问题上得到感悟和启发。那么本文将从哲学的角度思考“雷锋懂得点哲学”,从雷锋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幸福观解读雷锋的哲学思想。 

一、雷锋的人生观 

人生观是关于人生目的、态度、价值和理想的根本观点.它主要回答什么是人生、人生的意义、怎样实现人生的价值等问题.其具体表现为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等等,人类自从第一次抬起思想的头颅仰望星空,便开始了渺小生命与浩瀚时空的困顿与纠结,并发出了挥之不去的终极追问。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千百年来,无数智者和先贤在苦苦思索求解: 

在俄罗斯,暮年的作家托尔斯泰陷入短暂生命无所皈依的苦恼不能自已,一遍遍自语:“我的生命意义何在?” 

在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断言:“只有欲望是永恒的,人生没有意义”。

在中国,诗人陈子昂感于无穷光阴下人生之短促,留下“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郁愤;政治家曹操对酒当歌却难以排遣对几何人生的忧思,发出“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感慨。

雷锋对此则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在雷锋日记中有关人生观的内容有许多,最为突出的日记有:“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如果你要告诉我们什么思想,你是否在日夜宣扬那最美丽的理想?你既然活着,你又是否为了未来的人类生活付出你的劳动,使世界一天天变得更美丽?我想问你,为未来带来了什么?在生活的仓库里,我们不应该只是个无穷尽的支付者。”、“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我今天听一位同志对另一位同志说:"人活着就是为了吃饭……"我觉得这种说法不对,我们吃饭是为了活着,可活着不是为了吃饭。我活着是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共产主义而斗争。”等等。 

我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别人活得更好、活得更幸福,雷锋生命的意义变得如此不同。是的,我们说一个人的生命意义,在他以自我中心而活着的时候,是彰显不出他的价值,但为别人而活却变着的时候却彰显得与众不同。我们生来就是为别人而活的,这是一种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当我们认清这个客观事实,并顺着这个真理而行的时候,才能达到真正的快乐。

所以,我们今天活这个世界上,不能光为自己而活。这让我想起了以前读书时臧克家为纪念鲁迅而作的诗有的人:有的人活着,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还活着………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有的人,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哪些人死了还活着呢?指的就是鲁迅以及像鲁迅那样一生为人民、甘愿为人民做牛马的人,这种人虽生命不存在了,但他们的思想、精神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所以我们说雷锋的人生观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人生观,他的生命活动历程就是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他把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看作是人生的崇高目的和最大幸福,他的全部人生哲学就在于对社会所尽的责任和所作的贡献,他的人生的最大价值和意义,在于努力为人民服务,无私地把自己的一切精力贡献祖国和人民。

二、雷锋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由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形成不同的世界观。世界观建立于一个人对自然、人生、社会和精神的科学的、系统的、丰富的认识基础上。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价值观。世界观对人生观、价值观的指导作用,主要是通过揭示世界的发展变化规律,指明社会历史和人的发展方向,为人生目的、人生道路的选择提供保证和服务。一个人如果没有从世界观上解决唯物而辩证地、客观而全面地看待事物,就很难确立自己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人类一个简单的念头可以创造城市,一个念头可以改变世界。

黑格尔曾经说过:“精神上的道德力量发挥了它的潜能,举起了它的旗帜,于是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正义感在现实中均得施展其威力和作用。”作为一个人来说,世界观又总是和他的理想、信念有机联系起来的,世界观总是处于最高层次,对理想和信念起支配作用和导向作用;同时世界观也是个性倾向性的最高层次,它是人的行为的最高调节器,制约着人的整个心理面貌,直接影响人的个性品质。“人海茫茫,知音难觅”,不知是多少人的感慨。“微斯人,吾谁与归?”又岂是范仲淹一人的嗟叹!其原因何在呢?我认为这与人和人的世界观不同有关。

在悠悠岁月的历史长河中,每个人的生命历程相对而言,都不过是白驹过隙,昙花一现。对于时间而言,我们每个人都是匆匆过客,在这擦肩而过的行色中,如何留下永恒的足迹?这就取决于每个人的人生观,人们的世界观千差万别。有人乐观,有人悲观;有人坚强,有人懦弱,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不同的人身上,会有不同的反应。同一个人生命的不同时期,对同样的事也会有不同的认识。

雷锋,出身于一个极其贫苦的贫农家庭。他的童年受尽了苦难的折磨,父亲、母亲被地主逼迫而死,在六岁上就成了一个孤苦伶仃的孩子。九岁上,他的家乡解放,从此得见天日。童年的经历,使得雷锋在感情上仇恨地主,热爱革命。这种感情,是他形成共产主义世界观的良好基础。但是,他所以成为一个共产主义战士却不是自发的,而是在党的培养下,学习毛泽东思想的结果,革命斗争锻炼的结果,思想改造的结果。雷锋自己说:“一九五八年入厂的时候,我只是一个抱着感恩的思想埋头苦干的工人”、“今天,我国的领土台湾,还被美帝国主义和蒋匪霸占着。世界上还有三分之二的穷人没有得到解放。他们没有吃、穿,受压迫,受剥削。我决不能眼看着他们受欺凌,一定要将革命进行到底,解放所有受苦受难的人民。”

在雷锋的成长轨迹中,他一定会想过:怎样才能永不忘本?,最后他一定会得出必须成为一个共产主义战士,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的结果。是的,一个人如果只是抚摸自己的疮疤,那么,“好了疮疤忘了疼”,就会是不可避免的。

我想说雷锋的世界观是从感恩、报恩思想到共产主义思想,对雷锋来说这是一个伟大的飞跃。在雷锋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的过程中,对他的影响至深的至少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他幼年亲身经受的剥削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二是从部队举行的回忆、诉苦会所接受的关于阶级压迫的感性知识;三是从有关小册子和电影看到刘胡兰、黄继光、董存瑞、罗盛教等许多共产主义战士的可歌可泣的英雄行为;四是他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以及从我国政治战线、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等实践中接受的若干间接经验。

如果说,开初雷锋对于这一点还不是有意识的话,那么在党的培养下,在他自己努力学习过程中,就越来越被明确地意识到了,无论是学习理论,还是学习革命英雄的榜样,他都抓住了学习和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这个核心。在一九六一年的一篇日记里,雷锋写道:“我学习了毛泽东选集一、二、三、四卷以后,感受最深的是,懂得了怎样做人,为谁活着……。”这是他自己学习的真实总结。

所以我们说从家乡来到鞍钢,雷锋从农业战线走上了工业战线。 这是雷锋世界观形成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雷锋成长道路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来到部队后,雷锋直接汲取了人民军队的营养和精华,雷锋入伍后的第一天就下定决心向英模学习,从众多的先进人物身上雷锋感受到了:一个人要想成为别人学习的榜样,首先就要具备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要对党、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赤胆忠心;要具备“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的思想境界;要热爱同志和集体、爱护国家的财产和人民的生命安全、兢兢业业为党工作、谦虚好学渴求进步、刻苦钻研技术,这样的思想再一次与雷锋的世界观相融合,形成了雷锋人生哲学的重要基础。他在日记中写到:“今天我学习了毛著,主席有一段话对我教育最深刻,启发最大,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这就是这个军队的惟一宗旨,我是人民的子弟兵,一定要永远牢记党和毛主席的教育。”雷锋确立了“生为人民生,死为人民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世界观。 

他勉励自己:牢牢记住,并且要贯穿在自己的生活和实际行动中去。“革命利益高于一切,处处为集体利益而不惜牺牲自己一切。永远愉快地多给别人,毫不计较个人得失。”是雷锋对待集体主义的准则,因此,在雷锋的世界观中,他在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主义利益的关系时,始终自觉地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个人利益的实现建立在维护国家、集体利益的基础之上。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曾指出:“要学会思考、善于分析、正确抉择,做到稳重自持、从容自信、坚定自励。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了这把总钥匙,再来看看社会万象、人生历程,一切是非、正误、主次,一切真假、善恶、美丑,自然就洞若观火、清澈明了,自然就能作出正确判断、作出正确选择。正所谓‘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世界观是人的立身之本,大到国家的大政方针、党的宗旨纲领,小到家风遗训、为人处世,我们都不能把世界观单纯地看成一种简单的意识形态,而应该把它理解为人们精神世界里的一种崇高仰望和依托,从范仲淹的“先忧后乐”到岳飞的“精忠报国”,从张载的“为生民立命”到林觉民的“为天下人谋永福”,再到雷锋的“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这些崇高考量,使人生观不仅能拥有一处精神家园,更拥有一片心灵高地。雷锋的世界观不但过去是,现在是而且将来也同样是创造新生活、开辟新天地的一种原动力。

(张仲国)

 
更多>>
 
 
更多>>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辽宁省雷锋研究会   
地址:辽宁省抚顺市望花区丹东路西段一号文理楼    邮编:113001    电话/传真:024-56861577
网址:http://www.lfjszx.com(建议使用IE浏览器浏览)    Email:lfjslt@163.com
(如遇导航栏混乱,请通过设置--隐私、搜索和服务-选择要清除的内容,清理缓存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