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理工大学志愿者陈建全指导留守儿童学习手绘工艺。
“帮助别人,是一种快乐的生活方式。在我们平凡的日子里,只要真心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你会发现,在每一次别人的微笑与感动中,自己也收获了暖暖的快乐和幸福。”这是重庆理工大学2012级学生陈建全在参加2014年暑期“快乐学校”四川省关爱留守学生服务中在日记本上的一句话。这位阳光帅气的大男孩,不仅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干部,还是一名优秀的青年志愿者,在开朗大方的外表下,他内心始终坚守一个梦想,那就是坚持做一个快乐志愿的人。
下农村,在付出中体验快乐
经过自愿申请和层层遴选,今年7月,陈建全成为“快乐学校”四川省关爱留守学生服务行动大家庭的光荣一员。“快乐学校”是共青团四川省委、中国青年报社、四川青年志愿者协会、中国高校传媒联盟联合主办的青年志愿者关爱留守学生专项志愿服务活动。当看到自己入选这个大名单时,陈建全激动得手舞足蹈。同时,他与八名其他兄弟高校学生组成“快乐学校”发现小组,毅然决然向主办方主动请缨到条件较为艰苦的四川省资阳市乐至县农村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在十天的活动中,陈建全全程参加了向留守学生开设的所有特设课程,包括学业辅导、心理辅导、体育辅导及亲情陪伴、自护教育等,还开展了手工剪纸、游园会、参观陈毅故里等主题活动。每一节课程,每一项活动,孩子们都融入其中、乐在其中,陈建全也投入其中、乐在其中。他认真备课,用心策划,以丰富的教学内容、贴近的授课方式并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教给留守学生知识和做人的道理,告诉他们外面的世界,引导他们树立并坚定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这些孩子懂事善良,喜欢学习,看到他们对知识如饥似渴和对外面世界充满期待的眼神,你无法无动于衷,会毫无保留的去做自己能做的一切”,陈建全说,“我跟他们说:一定要学习,要坚持,要努力,明天也一定是美好的。”在服务期间,他白天给孩子们上课,一起做活动,晚上就跟孩子们聊天,继续辅导他们学习,之后备课、写材料、规划第二天日程安排,一直到凌晨才能睡觉。但他总是不亦乐乎。据统计,陈建全先后给五十多名留守儿童上了二十多次课,组织了十余项活动,每天服务超过12个小时。
因为爱,志愿不怕条件苦
在这次志愿服务中,也发生了一些小插曲,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但始终没有影响陈建全传播快乐和爱心的决心和信心。七月酷暑烈日,农村蚊虫又多,生活条件比较艰苦。作为一个城里长大的大学生,陈建全还是很快适应,不过为了跟蚊子“斗争”,十天中他用了六瓶花露水。期间,随行一名志愿者因水土不服生病,陈建全徒步一个多小时到集市买药,还分担了队友的指导课程。同时,因为服务对象是留守学生,缺少父母陪伴,有些表现拘谨、内向寡言,起初对陈建全他们并不十分热情和信任。陈建全知晓孩子们的“心结”,最终用真诚和无私赢得了孩子们的信任,让孩子们主动打开孤单的心拥抱来自志愿者的爱心。
作为校报记者团团长,陈建全具有较高的摄影水平和采编能力,多次在各级各类摄影大赛中获奖,被学校多次评为优秀记者和优秀编辑。在志愿服务中,他还负责活动的摄影摄像和相关材料撰写工作,用镜头和文字记录感动瞬间、书写感动故事。村里网络不畅通,他几经周折到集市经好心人介绍才能上网处理材料,在网速仅为3KB/s的电脑上慢慢磨出每一篇文章、上传每一张图片。他先后拍的照片达一千余张,拍的视频达一百多条,负责编辑的实践队内刊《在一起,我快乐》受到了团中央青年志愿服务工作部组织培训处、共青团乐至县委及主办方领导的充分肯定。
这次志愿服务活动,陈建全经历了许多第一次:第一次农村生活、第一次当“老师”、第一次做“哥哥”、第一次连续十天志愿服务、第一次烧柴做饭……这诸多第一次,也成为了他青春岁月中那一抹靓丽的温情记忆。
承信念,坚守梦想走下去
这一次快乐之行,陈建全受益良多。不仅是因为表现优异而先后被共青团四川省资阳市乐至县委及主办方授予了“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更重要的是他再一次在志愿服务中收获了幸福、珍藏了感动、积淀了成长。今年9月10日教师节,陈建全收到了许多来自留守学生的祝福短信和祝福电话,那一句句简单的“陈老师,节日快乐”足以让这位阳光男孩感动得流泪满面。他说:“这个假期的志愿服务是一件能在80岁时回想起来都还会引以欣慰的事情。
其实,陈建全的快乐志愿,从大学的第一天就开始了。在学校每一次捐款捐物的行列里,都有他的参与;在许多次公益机构组织的志愿服务中,都有他的身影。今年4月,校报记者团一名学生记者身患重病,陈建全第一时间赶到医院照顾,并带领记者团向全校学生发起了募捐活动,并将一万多元善款交到该学生家长手中。两年来,他利用课余时间,志愿培训了数十名摄影爱好者,有的后来也成为了优秀学生记者。2014年10月23日,在重庆理工大学校报记者团全体会议上,陈建全分享了他的志愿旅程和心得感悟,同时宣布:自己将组建全校第一支摄影志愿服务队,专门对摄影爱好者进行培训,并开展相关志愿服务活动。
“快乐源于平凡中的感动,每一次举手之劳都能让我们在思想上得到提升、在心灵上得到洗礼。现在,志愿服务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说。
陈建全认为,不论是在哪个社会发展阶段,都需要人们用“德”与“爱”去推动社会文明进程。志愿服务是学雷锋的表现方式,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动方式。“城市繁忙的快节奏生活会让一些人若有所失,失去给自己偿赎梦想的机会,但自我价值有另一种如此简单的实现方式,那就是志愿服务”,陈建全觉得,“一个志愿者就是一把泥土,但我们存在的意义,不是被淹没,而是与无数把泥土聚集在一起,成就一条山脉,巍巍然屹立于文明与道德的高地。”
“每一个人都应该为建设幸福中国传递正能量,大学生更应如此。而我,将不改初心,始终不渝”,陈建全坚定地说。 (来源:中国青年网)